办好民生小案 厚植为民情怀
2024-11-19 15:40:57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王辉 | 作者:熊诚安 | 点击量:18762         

湖南法治报讯 通讯员 熊诚安

‘下村调解’、 ‘入户送达’、 ‘开庭审理’、 ‘普法宣传’,这是凉水口人民法庭全体干警的日常。桑植县人民法院凉水口人民法庭辖区山高路远,直接面向群众,办理的多是婚姻家庭案件。虽说在民事诉讼中原、被告地位平等,但在群众意识里,尤其是家事案件,被告就是意味着被人给告了,不少人对于这一身份称谓充满了抵触情绪,法官们想方设法要送达,他们千方百计要躲避,双方就是在这“送”与“躲”的过程中斗智斗勇……法庭的工作就在这样的状况不断重复,干警们也是在每天的付出与坚守中追求着心中的公平与正义。在此撷取几个法庭小故事,既是法官工作的缩影,也折射出社会百态和人间万象。

(承办法官深入一线了解案件事实)

颜大娘的医疗费

颜大娘因年迈多病需长期住院治疗,但自己没有劳动能力也无收入来源,子女们对颜大娘的养老、就医问题均以各自家庭负担重为由相互推脱。颜大娘的丈夫钟大爷虽有退休金,但去年就已独自外出走,拒绝联系。颜大娘也不想难为子女,但对于钟大爷的逃避行为非常痛心,因此找到了法庭。承办法官通过与双方及当地村委会联系,对颜大娘家庭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最终决定召集双方及子女均到法庭开展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钟大爷表示自己退休金不多,且自己也生病住院,提出愿意每月负担500元,再没有能力负担额外的费用。颜大娘则越来越气愤,要求必须增加50元。双方就50元的差距争执不休,调解工作陷入僵持。最终,法官对在场双方及子女说道:法院判决很简单,但是人生有很多无奈,老无所依,亲人不待,感情修复却不是一纸判决那么简单,两个人共同生活三十多年,难道50块钱都不值吗?在场人员都沉默了,法官进一步对夫妻之间的相互扶养义务进行释法明理,最终,钟大爷认可自己每月有稳定的退休金,颜大娘多年来为家庭付出很多,自己愿意支付颜大娘相应的费用,也愿意回归家庭,负责颜大娘的日常起居,颜大娘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法庭+村委”联动化解纠纷)

周大爷的零花钱

"我送他们读书,帮助他们成家立业,现在我没能力赚钱了,他们就不要我了,我要告他们,让他们承担法律责任",大爷看到我们时非常地激动,拦住了外出办案归来的我们。原来,周大爷是两个子女的继父,多年来其和妻子把两个子女抚养长大,孩子成家立业后,他依然在外务工多年,一般只有过年时才会回家。近年来,因年老体弱,周大爷选择回家,但也就丧失了经济来源,生活困难。案件调解过程中,子女对周大爷不顾其颜面将其诉至法院意见极大,认为老人无理取闹,不愿调解,甚至拉黑法官电话,周大爷也情绪激动,要求子女退还多年来的养育费用,兄妹两人则对如何分担赡养义务产生分歧……

(法庭干警入户送达零距离释法明理)

鉴于双方情绪严重对立,矛盾较大,承办法官在调解过程中采用背对背方式进行调解,在指出各自问题的同时进行释法明理,明确告知双方:赡养父母是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具体要求,子女的赡养义务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供养,也包括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慰藉。双方成立家庭,彼此之间应当怀有深厚的感情,但因各方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致使亲情疏远,在以后生活中原告作为父亲应当体会子女承担家庭与生活压力的艰辛,被告作为子女,同时亦为人父母,应当更加明白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劳累,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增进互信,共同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通过不懈努力,各方最终从各说各理,慢慢打开心结,当庭达成了调解协议,周大爷也满意地和子女一起离开了法庭。

小张的血汗与青春

“我们订了亲,按农村习俗举行了婚礼,大家都知道我结婚了,我再找对象也不好找了,而且我还怀孕流产,这个彩礼你应该赔偿我的损失”,女方情绪很激动。“虽然举行了婚礼,但是我们并没有登记结婚,做手术我也出了钱,既然不想和我过下去,就得把我买的首饰、手机还给我,还有我们家给她们家那么多彩礼也要一并退回来,这都是我和父母的血汗钱,”小张向法官诉苦道。 “你自己答应的帮忙抚养我之前的小孩,现在又不愿意,两个人一起生活时难道不花钱吗?”女方觉得自己也很委屈。

“真诚相待才是维系感情的根本,如果双方能够尊重和珍惜彼此的付出与牺牲,也许就不会闹到这一步了,现在你们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生活也有一两年时间了,首先不能用钱来衡量感情,其次也不能让钱伤了感情……”承办法官劝解道。“你们这个案子并不复杂,有部分钱款并不属于彩礼,对于有争议的款项求同存异,对于数额不大的化零为整……”承办法官向双方当事人释明法理,并适时提出调解意见。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在法庭干警的见证下,双方顺利交接彩礼及贵重首饰,并出具收条,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夜色下的凉水口人民法庭)

法庭的白天热闹喧哗,世间百态轮番上演;法庭的夜晚神秘肃然,世间一切又归于宁静;但伴随着晨曦破晓,法庭的故事又会继续发生,不会有结尾。但每个小案件都是一个民生故事,唯有把小案件办出好效果,才能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可感可触,也才能让司法更有温度。

(法庭干警“进家门”诉前化解矛盾纠纷)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法治进程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的法律意识日益提高,大量的纠纷进入了法庭,而来到法庭的又大多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案”,因此法官们并不会谈及高深的法学理论,更多的是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方言,他们最简单的追求仅仅是为群众办实事,以真心换民心,让公平正义润物无声地走进每一个人民群众心间。

责编:王辉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